《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年第2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01
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消极情绪调节
雷 容 冉永平
摘 要:
人际交往经常涉及在场的双方和不在场第三方,然而现有的人际语用学理论难以解释在场一方如何管理在场另一方和不在场第三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参照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理论框架,结合心理治疗会话中在场一方替不在场第三方讲话,或直接以第三方身份讲话,探究在场一方如何调节在场另一方的消极情绪,最后分析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其相关的消极情绪调节。这不同于交际双方面对面言谈语境下的人际关系管理与情绪管理,具有人际语用学理论与交际实践的创新启示。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人际消极情绪调节;代理;人际语用
文献引用格式:
雷容&冉永平.(2022).基于代理的人际关系管理及消极情绪调节.外语与外语教学(02),1-11.
02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融合的新路径——推论-构式语用观
薛兵 林璐
摘 要:
本文探究后格赖斯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中构式语法的理论融合。研究发现: 后格赖斯语用学倚重语用推论对说话人交际意向的识别,但忽视了语法、语用规约的核心作用。构式语法秉持语法构式中形式与意义/功能的规约匹配范式,但对语用因素探究不足,尤其忽略了语用推论的关键作用。为弥补双方理论局限,我们倡导将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有机整合,从推论-构式语用学的分析视角,全面考察构式义并合表征中语法规约意义、语用规约意义与语用推论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关键词:后格赖斯语用学;构式语法;语用规约;语用推论;推论-构式语用学
文献引用格式:
薛兵&林璐.(2022).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融合的新路径——推论-构式语用观.外语与外语教学(02),12-20.
03
语用身份研究的新修辞进路
吕金妹
关键词:语用身份;新修辞;认知论辩;分析步骤;新冠话语
04
广播情感热线主持人应对建议请求的道义站位研究
彭 卓
摘 要:
道义关系普遍存在于会话互动中,道义维度研究在西方会话分析界方兴未艾,而在国内会话研究中却鲜有人问津。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国内广播情感热线的二人互动话语为研究语料,借助会话分析方法揭示主持人在应对致电者建议请求时的道义站位类别及其语用策略。研究发现主持人可选择支持、搁置或挑战致电者道义权利申索的站位以及选择这些站位的八种语用策略。本研究从应对建议请求的视角细致地窥探道义站位,结果有助于拓展汉语应对请求的互动性研究以及推动道义秩序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道义站位;语用策略;角色关系;热线;建议请求
文献引用格式:
彭卓.(2022). 广播情感热线主持人应对建议请求的道义站位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34-48.
05
国学典籍里“中和”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李孝英
摘 要:
“中和”是中国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国学典籍中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目前,相关研究覆盖范围广,成果丰富,然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中和”情感语言现象或思维方式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和”思维与情感隐喻关系的分析对“中和”情感隐喻进行认知机制探索,研究揭示了“中和”的隐喻性及隐喻路径和扩展模式,由此说明情感隐喻的普遍意义,它对中国典籍的“中和”这一核心概念也具有解释力。
关键词:国学典籍;中和;情感隐喻;认知机制
文献引用格式:
李孝英.(2022). 国学典籍里“中和”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49-55.
06
概念整合视域下二语成语加工的语义凸显研究
屈典宁 苏怡 刘喜琴
摘 要:
现有二语成语加工研究重点考察外部因素对成语语义激活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语义相关性判断任务,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考察了成语的内在理据即组构性对二语成语加工过程中语义类型凸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成语语义加工呈动态凸显,凸显的语义类型与组构性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 1) 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先于比喻义激活,呈字面义凸显;2) 非组构性成语的比喻义先于字面义激活,呈比喻义凸显;3) 与非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相比,二语受试对组构性成语的字面义反应更快;4) 组构性与非组构性成语比喻义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在语境层面阐述了组构性对二语成语语义识解的影响,从成语内在理据的视角拓展了层级凸显假说的维度。
关键词:成语加工;组构性;凸显;概念整合
文献引用格式:
屈典宁,苏怡&刘喜琴.(2022). 概念整合视域下二语成语加工的语义凸显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56-67.
07
张薇 陈晓湘 廖毅
摘 要:
本研究检测了修正性反馈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感知和产出中的影响。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随机被分为重铸组、引导组、引导+重铸组及控制组,进行前测,6轮基于感知的任务型交互活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前、后测分别包括感知测试,控制型产出测试和自发型产出测试。结果显示:1) 感知方面,在已训和未训词汇条件下,重铸、引导、引导+重铸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的感知中均发挥了显著效应,且三类修正性反馈的有效性无显著差异;2)产出方面,在已训和未训词汇条件下,重铸、引导+重铸两类修正性反馈在英语松紧元音对/i/-/I/的产出中的效用显著高于引导类修正性反馈。
关键词:修正性反馈;英语松紧元音对/i/-/I/;感知;产出
文献引用格式:
张薇,陈晓湘&廖毅.(2022). 修正性反馈在中国外语学习者感知和产出英语松紧元音对中的影响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68-78.
08
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话语节奏特点研究
于珏 廖怡源 林裕鑫
摘 要:
本文基于节奏多维特征模型,量化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话语节奏模式差异,从而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节奏习得特点及规律。发现:1)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口语输出,造成学习者节奏障碍的原因不只是来自轻重节拍的时长失调,更是源于对话语内部停延规律的随意处置以及音高起伏度的调控不足。2)由于言语加工策略的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会影响学习者多个韵律层级的节奏量化指标,因此学习者在输出不同类型的话语时,其节奏障碍的核心症结并不相同。其中,在朗读口语中,对话语停顿时长的调控失误是学习者最突出的问题,其次是对元音各项特征变量的失调;而在自发性口语中,核心症结则表现在对音节及辅音各项特征变量的调控不力。
关键词:节奏多维特征模型;口语任务类型;中国英语学习者;LDA线性判别分析
文献引用格式:
于珏,廖怡源&林裕鑫.(2022). 不同口语任务类型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话语节奏特点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79-90.
09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时代困境、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
杨 枫
摘 要:
作为国家建构基础的国家意识是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感。本文反思了中国外语教育实践中的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不平衡问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意识生成的困境,并指出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应当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围绕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和母语等内涵结构进行学术生产、人才培养和师资发展等教育实践。
关键词:外语教育;国家意识;课程思政;爱国主义
文献引用格式:
杨枫.(2022). 外语教育国家意识的时代困境、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 外语与外语教学(02),91-96.
10
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思考
泰中华 常俊跃
摘 要: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与其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测评。本文围绕内容语言融合测评的内在关系、制约要素、学科支点、任务设计4个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概念内涵,探索构建了融测评标准、输入与输出、测评任务、学科需要等要素于一体的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观点属性、题型与评分、知识评价内涵、应用范畴、发展定位5个方面提出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测评观,展望了测评框架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
文献引用格式:
泰中华&常俊跃.(2022). 内容语言融合测评框架构建思考. 外语与外语教学(02),97-106.
11
高校英语教师国内访学期间身份转变个案研究
杨鲁新 黄飞飞
摘 要:
国内访学是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有关国内访学培养成效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匮乏。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历时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三位高校英语教师在为期一年的国内访学经历中的身份变化。本研究收集了访谈、微信和面谈交流记录以及部分访学反思日志等多种数据。数据分析发现三位教师在参加研修活动过程中逐渐转变了自己的目标身份。访学高校为访学教师的身份转变提供了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同伴支持;而访学教师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能动性和情感因素对其身份转变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本研究对于教师进修项目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目标身份;实际身份;活动理论
文献引用格式:
杨鲁新&黄飞飞.(2022). 高校英语教师国内访学期间身份转变个案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02),107-115.
12
克劳福德诗歌中的科学与苏格兰
何 宁
摘 要: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克劳福德是当代苏格兰民族诗歌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推动苏格兰民族自治的旗手,在当代苏格兰社会中具有突出的影响力。与不少苏格兰诗人不同,克劳福德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科学意象和主题来呈现和思考当代苏格兰民族性。通过将科学与苏格兰性联结起来,克劳福德把苏格兰的地方性色彩与世界的全球性发展联系起来,突破了苏格兰诗歌传统中的界限,让当代苏格兰诗歌体现出更加世界性的一面,从而不仅让苏格兰民族文化与世界对话,也进一步提升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苏格兰; 科学; 民族性
文献引用格式:
何宁.(2022). 克劳福德诗歌中的科学与苏格兰. 外语与外语教学(02),116-121.
13
论《天佑孩童》对“隐匿的非洲祖先”和“种族建构”的探讨马 艳
摘 要:
当代基因手段揭示了种族混杂的现实,《天佑孩童》以寓言叙述手法反映了这一事实。通过比对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本研究力图证明莫里森在小说中提到的20%的美国白人实质上有非洲血统这一隐匿的历史事实,并认为通过黑色基因的显现,莫里森旨在让隐秘的非洲祖先得以彰显,从而证实种族是一种文化建构行为的残酷事实。每个种族的显性基因各异,但隐性基因相同,这既源自圣经,同时也点明黑人基因与白人基因的平等性。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天佑孩童》;基因;童年创伤;隐匿的非洲祖先
文献引用格式:
马艳.(2022). 论《天佑孩童》对“隐匿的非洲祖先”和“种族建构”的探讨. 外语与外语教学(02),122-128.
14
老无所依:现代性的隐忧——读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韦丁文
摘 要:
科马克·麦卡锡后期风格代表作品《老无所依》一经出版便饱受非议,对作品创作形式的批评显然超过了对作家超拔思想的关注。麦卡锡通过一场生死逐利的猫鼠游戏呈现了高度现代化美国社会的道德窳败和内部分裂的问题。现代社会屈从于工具理性的暴虐、人的主体性消弭、国家的自由民主实践遭遇社会撕裂的严重挑战,这是作家故事建构的社会观察。小说警示了社会进步的表面的富丽堂皇,通过反思现代性的功过以重建道德信仰。尽管作者借警长贝尔之口谴责了美国社会对极端多元文化的放纵,但他却忽视了国家治理实践中多数人暴政的一面。
关键词:《老无所依》;科马克·麦卡锡;现代性; 工具理性;社会分裂
文献引用格式:
韦丁文.(2022). 老无所依:现代性的隐忧——读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 外语与外语教学(02),129-136.
15
《沙崔》中的种族界限、轻罪制度与团结乌托邦
刘曼诗 冯伟
摘 要:
《沙崔》是美国当代四大小说家之一的科马克·麦卡锡创作历时最久,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小说展现了美国社会一直存在的种族界限。白人不愿越过与黑人之间的种族界限,黑人也深知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界限。种族界限将黑人边缘化,很多被社会边缘化的黑人生活在穷困的泥淖中。美国各个领域长期存在着种族主义,因而衍生了种族主义文化,美国黑人成了种族歧视和偏见的最大受害者。《沙崔》揭示了美国白人对黑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描绘了美国底层黑人真实的悲惨境况,同时控诉了将底层黑人进一步推向深渊的轻罪制度。虽然《沙崔》中以沙崔为代表的一部分白人与黑人跨越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界限有着互助与友爱,但在种族主义文化影响下,这些白人难以弃绝种族主义的意识与无意识,自然难以真正理解黑人境遇,也很难与黑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团结,因而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团结只是一种乌托邦。
关键词:《沙崔》;种族界限;轻罪制度;团结乌托邦
文献引用格式:
刘曼诗&冯伟.(2022). 《沙崔》中的种族界限、轻罪制度与团结乌托邦. 外语与外语教学(02),137-144.